2019年4月18日一早傳來瑞幸咖啡新一輪融資消息:1.5億美元B+輪融資,由貝萊德(BlackRock Inc.)領投,投后估值29億美元。
貝萊德,正是星巴克(專題閱讀)的最大主動投資人——星巴克總股本為12.4億,BlackRock Inc. 透過多家子基金合共持有星巴克8180萬股,占比6.58%,為最大主動投資者及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股東(第一名是一家指數基金)。
按4月17日收盤價,BlackRock持有星巴克股票市值61.4億美元。
瑞幸拿到這筆錢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獲得美國主流投資者背書。
貝萊德是在“投賽道”
瑞幸還在不斷燒錢,并且還沒有盈利時間表,這是公眾對瑞幸的普遍認知。
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就就曾經說過:“目前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用戶體驗到luckin coffee,先占領用戶心智。至于說什么時候盈利,我們現在暫時還沒有時間表......大的方針和方向還是補貼和教育市場。”
因此,瑞幸的融資節奏很快:
2018年4月15日,瑞幸宣布完成了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2018年7月11日,瑞幸宣布完成了2億美元的A輪融資。
2018年12月12日,瑞幸宣布完成2億美元的B輪融資。
而如今看來,并沒有賺錢的瑞幸咖啡在投資者,尤其美國投資者的視野中越來越活躍。
在美國已經飽和的咖啡市場,在中國還很有潛力——根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報告,2015年中國咖啡消費約為700億人民幣,2025年之前中國的咖啡市場有望達到萬億元規模。咖啡文化在中國只能說剛剛起步,市場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
所以中國市場對星巴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中國已經成為其除美國外最大的、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截至2018年末,星巴克全球有1.53萬家自營店,其中美國8575家、中國3521家,占自營門店總數的比例分別為52.5%和23.0%。
不管是星巴克還是其投資者,都對人口基數比美國大數倍的中國寄予厚望。
星巴克在中國的擁躉還在說“瑞幸難喝”,美國機構投資者并不認為口味是個問題。因為對咖啡口味的偏好是需要長期培養的。如果進入意大利、巴西這樣的市場,口味必須迎合當地人世代相傳的偏好。而在“祖宗十八代沒喝過咖啡”的中國,口味和習慣都將由開拓者培養。
總之,中國這個市場還有著巨大的增量,在投資人的眼里,瑞幸和星巴克在同一條跑道上奔跑。貝萊德同時下注星巴克和瑞幸是在投賽道。
星巴克是中國咖啡市場的啟蒙者,是對中國人“咖啡胃”的教育者,可以說給市場上其他的咖啡品牌做了鋪路人。同時,因為星巴克將咖啡的價格抬得很高,為后來者如瑞幸咖啡們留出了很大的盈利空間。
瑞幸離上市又近了一步?
今年年初,瑞幸喊出了自己的小目標——新建2500家門店(仍以一線城市為主,達到一線城市核心區域500米之內100%的覆蓋)、年底總數超4500家、在門店和杯量全面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隨著瑞幸的“膨脹”,它要上市的消息也源源不斷地傳來。
今年1月13日,有知情人士透露投行已經開始為瑞幸咖啡準備關于在香港證券交易所IPO的資料。
不過相比之下,更加可信的還是路透社的報道,其稱瑞幸咖啡正以30億美元的估值尋求美國IPO,預計最早時間在今年五月完成。
因為阿里、京東已經在美國取得了十分高的市值,尤其阿里,如今高居4862億美元市值,直逼5000億美元,這樣的市場熱度下,沒有人愿意錯過第二個阿里或者第二個京東,于是有拼多多從較容易地獲得了200多億美元估值。
相似的,虎嗅研究總監Eastland寫過,投資人一定會比照星巴克的市值給瑞幸咖啡估值。如今,星巴克市值已經高達940億美元。有了星巴克這個標桿,瑞幸估值有著很大的想象空間。
走在IPO路上,依然要靠燒錢快速運轉的瑞幸咖啡底氣似乎更足了些。